农历是我国民间通用的夏历,是一种阴阳历,并不是阴历,也不是阳历。
阴历(又称为太阴历,因古代把月亮称为太阴):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历法。它的特点就是月的平均日数要以朔望月为基础,也就是符合月相的变化。一年为12个月,大月为30日,小月为29日。其中有6个大月和6个小月,全年共354天。可是,一年12个朔望月共长为29.53056×12=354.3671个平太阳日。这样,一年就比12个朔望月短0.3671日,3年就短约1天。为了使历年长度接近12个朔望月的长度,每3年就设置一个闰年,凡闰年就在12月末加1天,使12月从原来的小月变为大月,即从29日变为30日。阴历每年比回归年约短11日。因此,它的最大缺点是与四季寒暑无关。显而易见,这种历法对生活和生产,特别是对农业生产极不方便。因此,现在世界上除了伊斯兰教国家由于宗教关系仍在使用阴历外,其他国家早已不再使用阴历了。
阳历(又称为太阳历):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为年的基础,以一个回归年长度为依据。它的月数和月所包含的日数都是人为规定的,没有任何天象依据。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就属于阳历。我国于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,但是,当时不用公元作为纪年。新中国成立后,于1949年改用公元作为纪元,普遍采用了公历。
阴阳历:我国传统历法农历(又称夏历)就是一种阴阳历。顾名思义,阴阳历同时考虑太阳和月亮的运动,把回归年和朔望月并列为的基本周期。它的月像阴历那样以朔望月为基础,完全符合月相。它的年平均长度像阳历一样以回归年为标准,完全符合四季的交替。一年有12个月,大月为30日,小月为29日。至于哪一个月是大月,哪一个月为小月,则要根据朔和朔的日期间隔而定。两朔日期相隔为30日时定为大月,两朔日期相隔为29日时定为小月。全年平均为354日或355日,比回归年长度短了约11日,3年约差33日。为了使历法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,每3年就要设置一个闰年,闰年加1个月,该年为13个月,全年共384日或385日。然而,就是这样,阴阳历仍比回归年短。怎么办呢?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们早在公元前600年的春秋时代,就发现在19个阴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,可以使阴阳历的历年平均长度更接近回归年。也就是说,在19年中应有12个平年(每年有12个朔望月)和7个闰年(每年有13个朔望月)。
农历与阴历的区别在哪里
农历和阴历区别为:性质不同、天数不同、使用地区不同。
一、性质不同
1、农历: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,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(以太阳为参照物,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。)为一月,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,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。
2、阴历:是一种阴阳合历,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,加入干支历“二十四节气”成分,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,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。
二、天数不同
1、农历:由于选用了恰当的“置闰”原则,使平均历年长度的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(365.2422日)。
2、阴历:只有12个阴历月的简单积累,其长度为29.5×12=354天,和阳历“年”之间有着约11日的差异。
三、使用地区不同
1、农历:农历由于能够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的盈亏变化,因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,而且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,因此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。
2、阴历:阴历的使用地区主要限于伊斯兰国家,而且只在欢度宗教节日时才使用。
日历分类
1,阳历--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所定出的历法。
2,阴历--以太阴(月亮)绕地球为一个月,12个月为一年(闰年为13个月)所定出来的历法.(以闰月调节年之四时)。
3,公历--世界各国通用的历法.为太阳历,即阳历。
4,夏历--中华历代所用的历法,始自夏代,故称.是阴历,历代都在不断修改,后来加上24节气后,成了阴阳合历。
5,农历--与夏历没有什么区别.历法为农事而立,所以中国人叫它农历.其中的24 节气是按太阳年24等分而得,这是阳历部分.农历的月日及闰法属于阴历部分,编在一起就成了和阴阳合历.我们平常没注意,叫惯了"阴历"不加区分。
本文来源:www.huguan123.com 虎观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