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一而足是什么意思:
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。后指同类的情况有很多,不止一种或一次。
词目:不一而足
解释:足:充足,足够。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,无法列举齐全。
同义词:所在多有、不可胜数、不计其数、不胜枚举、恒河沙数、数不胜数、举不胜举、层出不穷、[1] 不知凡几、俯拾即是[2]
反义词:屈指可数、寥寥无几、寥寥可数、少之又少
同韵词:挈妇将雏、调丝弄竹、遗世拔俗、调弦品竹、患难相扶、入邦问俗、浪迹江湖、变风易俗、孤鸾寡鹄、麟子凤雏[3]
用法:紧缩式;作谓语、分句;用于句尾
正音
而,不能读作“ěr”。
辨形
而,不能写作“尔”。
与“不计其数”的区别
“不一而足”偏重花色品种样式之多;“不计其数”偏重数量之多。
出处
始有大夫,则何以不氏?许夷狄者,不一而足也。——《公羊传·文公九年》
这一段是说,鲁文公九年冬天,楚王派了一个叫椒的人来下聘,椒是楚国的大夫,但是楚国一向被视为蛮夷之地,他的大夫是不被中原人承认的,而这个事又要记录在史书上,不给他个名分又不妥(那时候的史书不是什么都记的),权衡之下,还是用了大夫。这是有史记载以来第一次给楚国人以大夫的名分——“始有大夫”,按惯例,大夫是身份尊贵的人,称呼他的时候应该用他的氏,而不能用他的名(椒),为什么不称呼他的氏呢?——“何以不氏?”因为他毕竟还是夷狄之人,这是春秋公羊传的特点。华夷之分,不是绝对的,也不是按地域和血缘来分的,实际上,这些蛮夷和中原人,都有共同的祖先,这也是当时就承认的。华夷之分的标准是“礼”,遵循周礼,就是华,反之则是蛮夷。而且,中原人也有意识的向蛮夷推广他们的文化,同化和吸纳他们,但必须循序渐进,一步一步稳妥的来进行,不能激进。认可夷狄(获得“华”人的文化资格),不能一步到位——“许夷狄者,不/一而足/也。”一而足,即一次性而且充分、完全。后来演变成成语“不一而足”,意思发生转变,变成了很多,不止一次或一种的意思。
【 www.huguan123.com - 虎观百科 】